提到腹肌,是許多肌力訓練初學者最想要呈現的肌肉之一,清晰的腹部切線給人一種力量、自律的正面感受。但是初學者往往只關注最常見的馬甲線、川字肌、八塊肌等腹直肌線條,卻忽略掉以功能性來說相當重要的其他核心肌群,今天就來簡單聊聊其一的腹內外斜肌吧!
.
腹內外斜肌是腹外斜肌(external oblique),與腹內斜肌(internal oblique)兩者的合稱,腹外斜肌相對來說較為表層,腹內斜肌則位於再深一層,兩者與更深一層的腹橫肌(transversus abdominis)共同交織成穩定的腹壁。腹內外斜肌兩者都是由肋骨開始斜向連接至骨盆,但是因著肌肉走向的不同,在軀幹旋轉動作上,同一側的腹內外斜肌在收縮時會轉向不同的方向。


腹內外斜肌的功能有很多,一般常見的軀幹向前彎曲、向側彎曲、旋轉動作當然也有他的份,反過來說,也有對抗腰椎向前彎曲、對抗軀幹側向傾倒、對抗軀幹被扭轉這類等長收縮時的抗動功能,這裡再提出一些不常被提及的功能:
.
- 單腳訓練時,抬膝那側的腹內外斜肌必須順暢收縮
- 軀幹側彎和旋轉時,不同側的腹內外斜肌必須協同收縮或是被拉長
- 與其他核心肌群一起共同建立腹內壓
- 從骨盆前側上提,以對抗骨盆前傾
- 從肋骨前側下壓,以對抗肋骨外翻
- 向上協助嘔吐功能,向下協助排便排尿,
- 調節內臟器官位置,甚至提高睪丸
.
在教學現場,教練常常會發現學員們的腹內外斜肌很不會出力,或是其中一邊操作起來特別困難,可以由下面兩個動作來檢測:
1.側棒式測試:
在口令上,我喜歡用「靠地板那側的肋骨去靠近骨盆」來強調腹內外斜肌的主動收縮。
2.躺姿死蟲抗旋轉測試:
這個動作有幾個重點,第一是全程下背部要貼著地板,第二是骨盆朝上不可歪斜,第三則是靠近器材的那邊肋骨往對側旋轉,以此把肋骨穩定的平貼在地板上,避免只是用手拉。
如果發現有一側做起來特別吃力,那通常會伴隨著緊繃或是不會主動出力收縮、甚至是被其他肌肉抑制的狀況,在動作中我們常觀察到
.
- 某一側的呼吸受限,尤其是腹部側面和後面,導致受限側的整體表現不佳
- 負重時下背不適
- 某側的軀幹側彎或旋轉不如另外一側、脊椎側彎或扭轉
- 緊繃側的背闊肌發力受限
- 單腳動作時其中一邊不穩
- 伴隨著同側肩關節或髖關節活動度受限
.
分享一個我喜歡帶學生做的腹內外斜肌伸展動作,教練也可以幫助學生帶出伸展的方向,或是學生自行操作。
伸展完學生通常會比較舒服,甚至會感受到呼吸更順暢,但是降低張力其實只是第一步,後續還需要帶一些簡單的動作控制訓練,才能讓大腦學會該如何讓肌肉們好好出力。至於訓練方式有很多種,留待未來再寫文章分享。
.
By Sean教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