減重,需要運動嗎?

一開始來教室上課的人,大約有一半是想要減重而來,越年輕的族群越希望運動能為自己打造緊實、低體脂率的體態,而中老年人來上課,大部分會開始重視肌力,附帶希望減些體重。我們都知道,健康的體重能減少心血管疾病、第二型糖尿病、癌症、消化系統等各種類型的疾病發病率。而肥胖,讓身體處於慢性發炎的狀態,幾乎影響了身體所有的器官和組織,因此過度的肥胖的確被視為一種疾病,需要加以治療。

broken image

對於減重與健康而言,飲食管理(熱量&營養攝取)、良好的睡眠、足量的飲水等,是大家普遍認同的減重手法,也是減重是否成功的決定性因素。我們也知道,想要只透過運動減重,在有限的時間和體力下,效率不高,所以到底在減重過程中,是否一定要加入運動呢?

.

其實肥胖受到數百個基因的影響,如果只將肥胖歸因於脂肪儲存過多所造成,那就忽略了脂肪為什麼會儲存過多的原因。肥胖不只是因為意志力薄弱,遺傳因素會大幅影響脂肪儲存和燃燒的難易程度,也會影響調節食慾、胰島素阻抗和發炎反應的賀爾蒙。十個人吃同樣分量的相同食物,代謝反應和體重增減的程度會都不相同,雖然說過多的脂肪會導致慢性發炎,導致代謝症候群等慢性疾病,但也有代謝健康的肥胖者存在。所以儲存脂肪本身並不可怕,重點是有沒有好好利用脂肪的能力。(註一)

.

也有研究顯示,比起體重,對於死亡率風險影響更大的是心肺適能,而直接影響心肺適能的,就是身體活動。同時也有另一個和體重無關,但是和死亡風險相關的就是肌力(以量測握力代表),握力越強則死亡風險越低。(註一)

.

而對於肌肉組織,我們要有基本的認識:

  • 肌肉是體內重要的代謝組織,足夠的肌肉量才能打造有效利用糖分與脂肪的能力
  • 肌肉能夠牽動骨骼與關節,帶出動作,能夠保持姿勢與保護器官,因此肌肉量是行動力的根本
  • 坐式生活模式與低熱量使身體產生代謝向下適應(註二),降低耗能且減去肌肉
  • 只有規律地運動能夠讓大腦認為需要保留肌肉組織,尤其是有計畫的肌力訓練

.

不幸的是,在大部分只做飲食管理而不運動的狀況下,熱量赤字會造成體內組織分解,減去脂肪的同時,也減去了重要的肌肉組織。肌肉易減難增,本就是重要的生理儲量,而這些稀缺的肌肉組織,在原本就不足的個案身上,要再更減少無疑是雪上加霜。一副體重很輕,但是飽受關節疼痛與孱弱的體態,並不能好好地享受生活。對於樂齡族,有一句話說:年紀大還是體重重一點比較好。我認為這句話只對了一半,修正後應該是:
年紀大,還是多一點肌肉比較好。

broken image

因此,在減重期,我們更應該重視身體組成,也就是肌肉量與體脂肪的比例。為了長期的健康,除了飲食管理、良好睡眠、足量飲水外,應加入適度運動的元素,包含心肺與肌力訓練。來最大化獲得減重的好處。


by Sean教練


註一節錄自<大夫訓練Ⅰ>一書第三章 認識肥胖與解決之道

註二生物體對於活動或攝食變化會做出行為或生理上的反應,因此減弱了這些變化對於能量消耗的影響。人體會調節身體或生理活動所消耗的能量,以符合飲食所攝取的熱量